10月17日清晨,马召镇辛口村村民曾素敏推开家门,看到满载猕猴桃的货车驶过新修的公路,驶向远方。她感慨:“路修好了,果子不愁卖了。”
这条路,不仅是曾素敏一家的“出路”,更是周至县群众共同受益的幸福路。
曾经的周至,虽坐拥秦岭渭水,却因交通不便,经济发展一度被制约。“雨天一身泥,晴天一身灰”是不少村民对过去道路的记忆。村民出行难、农产品出村难、客商进村难,成为乡村发展的“拦路虎”。
转变始于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的全面推进。近年来,周至县交通运输局围绕“建好、管好、护好、运营好”目标,全力打造“五横十六纵”路网新格局。截至目前,全县公路总里程2039公里,263个行政村通畅率达100%,自然村通路全覆盖。
路通,业兴。在楼观镇周一村,连片的猕猴桃园沿着新修的产业路延伸。“以前,路窄车难进,果子熟了运不出去,价格也上不去。”货车司机李鸣说,“现在,大货车能开到地头,猕猴桃不仅卖得快,还能卖上好价钱。”
如今,周至县依托“四好农村路”,推动猕猴桃、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规模化、集约化发展,成为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。
旅游产业也因路而旺。路修到哪儿,人气就旺到哪儿。被称为周至“最美环山路”的周塬路,将秦岭国家植物园、楼观台、沙河水街等景区串联成链,成为热门旅游打卡点。杨哑路作为县域“五横十六纵”骨架路网的核心干线,是周至县西侧南北向交通大动脉,全长9.779公里。周至县投资4.1亿元将其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,打造出“车在路上走,人在画中游”的景观长廊。
眼下,正值赏秋好时节,前往周至的游人络绎不绝。“在周至骑车很舒服,一路风景看不够,下次还要约朋友一起来。”西安市民张宇说,周至是许多骑行爱好者的目的地。
“我们现在不仅是修路,更是修环境、修生态、修经济、修民心。”周至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,截至目前,周至县旅游综合收入达65.84亿元,同比增长76.42%。
路建好了,更要管好、护好。周至县交通运输局创新推行“路长制”,实现县、镇、村三级管养全覆盖,每年投入养护经费标准显著提升,确保“有路必养、养必到位”。同时,实施绿化、美化、亮化工程,让农村公路成为“风景线”。
目前,西安市鄠邑区经周至至眉县的鄠周眉高速公路正在加紧施工,预计2026年通车。这条路修好后,将结束周至不通高速的历史,让周至县顺利融入西安都市圈1小时经济圈。届时,周至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发挥,这条高速公路也将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大动脉,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从泥泞土路到康庄大道,从出行难到全域通,从产业弱到百业兴——周至县交通运输局持续擦亮“四好农村路”全国示范县“金招牌”,铺开了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,也让“金周至”的成色更足、底气更硬。